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近年来,欧洲炼油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和成本攀升的多重压力下,行业洗牌已成定局。伍德麦肯兹研究显示,未来十年,全球410家炼油厂中有101家炼油厂或将关闭,占全球产能的21%,其中欧洲将成为这场变革的主战场。在这场生存竞赛中,唯有具备长远战略眼光、灵活资产配置和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有望成为最后的赢家。
产能过剩催生关停潮
在能源转型和环保政策的推动下,欧洲化石燃料需求持续低迷。欧洲柴油需求早在2017年就已见顶,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进一步削弱了汽油消费。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预测,从2025年开始,欧洲的石油总需求将进入结构性下降阶段。与此同时,欧洲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突出。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欧洲至少有10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面临关闭风险,分析师普遍认为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除了供需失衡,运营成本的大幅上升也让炼油企业不堪重负。高昂的能源价格以及不断攀升的碳税,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维多公司投资总监Jay Gleacher指出,尽管炼油毛利率尚未恶化到极点,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悬在炼油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伍德麦肯兹分析师认为,过高的运营成本,对炼油厂未来盈利能力和脱碳投资构成重大风险,尤其在欧洲,碳税征收大幅增加了炼油厂运营成本。预计到2035年,欧洲的碳价格将涨至全球平均水平三倍,部分炼油厂将丧失经济可行性。
多重压力下,欧洲部分炼油厂已难以为继。到目前为止,欧洲已宣布关闭5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2024年,意大利埃尼公司旗下的利沃诺炼油厂停止原油加工;今年第二季度,英国的格兰杰默斯炼油厂也将关闭。此外,壳牌旗下的莱茵炼油厂和英国石油旗下的盖尔森基兴炼油厂,预计今年也将面临产能缩减。
转型机遇悄然显现
尽管欧洲炼油行业整体形势严峻,但部分炼油厂的关闭,却为那些投资于新业务的炼油厂提供了喘息的空间,成为它们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希望。
维多公司投资总监Jay Gleacher认为,未来两年,更多炼油厂将退出市场,这对剩余具备生存实力的炼油厂来说,是相对有利的局面。
不少企业也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新业务的投资。Essar能源转型公司计划投资12亿美元,用于碳捕获和储存、蓝氢和电气化项目,目标是到2030年将旗下英国斯坦洛炼油厂的碳排放减少95%。西班牙炼油商Moeve同样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计划通过大型绿氢项目减少天然气的使用,并将于今年开始建造南欧最大的电解槽。Moeve公司的Antonio Joyanes认为,欧洲的产能利用率一旦跌破80%,部分炼油厂就会逐步关闭,只有具备足够竞争力的炼油厂才能存活。
伍德麦肯兹指出,炼化一体化的抗风险能力最大。从需求端来看,尽管多数预测显示,燃料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但塑料需求却十分乐观。炼油厂与石化综合体相结合,可有效应对燃料需求的波动,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实力强劲才能胜出
在欧洲炼油行业的大变局中,要想成为最后的赢家,企业需要具备长期的转型战略、灵活的资产配置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维多公司和托克公司通过收购欧洲炼油厂快速布局欧洲市场。他们凭借全球贸易网络,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些贸易商更倾向于收购沿海地区的炼油厂,因其成本效益更高,且具备加工多种原油的灵活性。地中海沿岸的炼油厂因此成为贸易商竞相抢购的对象。
与此同时,大型炼油厂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更优,这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一大优势。为进一步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炼油厂开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并缩减人员规模。相比之下,一些位于内陆地区的炼油厂则面临股权出售困难的问题。例如,德国米罗、施韦特和盖尔森基兴等地的内陆炼油厂至今尚未找到买家。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独立公司在收购炼油厂后往往难以承受长期转型计划的高额成本,生存周期可能较短。Gleacher指出,真正有能力通过新合作伙伴关系或并购实现转型的,是那些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
欧洲炼油行业的变革仍在继续。在这场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提前布局转型、合理配置资产并拥有充足资金支持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下一篇:甲醇燃料成船东首选
24小时热线: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