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2848 公司动态 0 行业动态 2848

石油巨头难舍化石能源项目

时间:2025-08-18   访问量:852   来源:http://www.ccin.com.cn/detail/4aa820ad1b32e86a61c8b5d14a46fe41/news

一边宣传减产一边积极扩张 

  多年来,国际石油巨头的董事会会议室和投资者报告中充斥着“纪律性”和“资本效率”等术语。这些词汇暗示着一种维持产量基本持平、削减高风险勘探预算、并通过分红和股票回购等方式向股东返还更多现金的战略。不计代价追求产量增长的时代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将化石燃料资产视为成熟衰退资产的管理策略。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这种战略的表象极具迷惑性。英国石油(BP)和壳牌等欧洲巨头宣称将在未来数十年逐步缩减石油产量。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美国公司虽未明确提及减产,但其宣传重点已转向股东回报而非激进扩张。理论上,这似乎表明行业愿意接受石油需求将在十年内见顶的现实,并通过有序撤退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但这一“管理式减产”叙事仅揭示了真相的一半。在幕后,石油巨头们正竭力榨取现有资源基地的最后一滴价值。在美国,埃克森美孚整合二叠纪盆地资产,雪佛龙收购赫斯公司,这些举措都旨在获取生命周期长、成本低的原油资源,即便在低油价环境下仍能保持盈利。这些资产可确保公司未来数十年持续产生现金流。

  在圭亚那、巴西和墨西哥湾,石油巨头的深海项目正全速推进。这些高油价时期获批的项目,如今在成本趋稳之际投产,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从卡塔尔到莫桑比克,再到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巨头的液化天然气(LNG)投资持续扩大,其逻辑是天然气需求将至少维持强劲至2040年。换言之,尽管公关机器聚焦能源转型与管理式减产,但运营机器仍在全力推动优质资产的化石燃料产量最大化。

  推动化石燃料生产并不意味着石油公司完全忽视可再生能源。一些石油大公司也在海上风电场、太阳能项目、氢气中心和生物燃料项目注入资金。壳牌持续投资欧洲和亚洲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道达尔能源已悄然成为拥有最大太阳能资产组合的石油巨头之一,BP虽缩减可再生能源增长目标,仍在美国和英国保有大量风电资产。关键差异在于战略定位。这些投资很少成为投资者会议的核心议题,仅被视为业务多元化而非未来核心。多数情况下,可再生能源项目设定的回报门槛高于油气项目,使其在财务层面缺乏吸引力,进而延缓了内部资本重新配置的步伐。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石油巨头们最被低估的资产并非资本,而是人力资源。石油行业拥有数万名工程师、项目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在极端环境下按时按预算交付百亿美元级项目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规模化发展绿氢、碳捕集和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所需的。然而,现有人才大多仍聚焦于延长油田寿命、优化炼厂利润和提升边际产量。问题不在于行业缺乏转型所需技能,而在于尚未做出系统性的战略决策来大规模部署这些能力。新能源部门规模有限,常被隔离于主体架构之外,被视为实验性业务而非战略核心。

  市场人士介绍,从短期商业视角看,这种谨慎可以理解。低成本油田仍具高盈利性,股东青睐现金流管理和分红,而非需数十年才能见效的长期投资。加之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参差不齐,化石燃料需求韧性远超气候倡导者预期。但这种保守姿态会付出高昂代价。若石油巨头们坐等市场和政策信号明朗再转型,或将丧失主动权。届时,公用事业公司、科技企业和专业清洁能源开发商可能已抢占最具价值的机遇,迫使石油公司沦为跟随者而非引领者。

  行业人士表示,石油巨头具备引领务实能源转型的独特优势:全球布局、深厚的项目储备、跨大陆复杂供应链整合经验,以及在政治动荡地区运营、管理大型资本项目、高压下交付基础设施的能力。若将部分专业能力转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技术突破及氢能/碳捕集系统建设,或将引发革命性变革。石油巨头们有望真正蜕变为综合能源企业,而非涉足绿色企业的石油公司。

  “管理式减产”本身并非问题,石油需求终将见顶,有序管理这一转变对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症结在于“管理衰退”与“布局未来”的失衡。当前战略天平严重倾向于尽可能维持现状,将能源转型视为次要任务。但真正的增长机遇恰恰蕴藏在转型之中。除非石油巨头将能源转型置于企业战略核心,否则只能在这场变革中被动应对。


上一篇:二季度财报出炉 全球石油巨头回归核心业务

下一篇:PVC市场持续疲软

资讯热线

24小时热线:

13951428565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